我要发布
作文精选 > 中学作文

德不孤,必有邻

时间:2020-11-10 10:49 来源:111

德不孤,必有邻作文示例一

生命如同夏花般灿烂,我们要用美德的清泉去浇灌,才会引来更多的蜜蜂”蝴蝶”。只要有了美德,就一定会有伙伴。

美国总统林肯是时至今日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。他于1860作为美国共和国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。

面对对手富翁道格拉斯的大声势,他却展示出了他坦诚朴实的美好品德,获得了广大公民的支持与拥护,从而成就了这名美国总统。是林肯的品德成就了他,因为他有着坦诚朴实的品德,广大的美国公民拥护他,爱戴他,成为了他的朋友,将他推上了总统之路。

可见,只有良好的品德,才会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。林肯后在政坛也保持着他的良好品格,将许多政敌变成了他的朋友。如果他没有这样优秀的品德,必然不会化敌为友,甚至会把多人变成便成他的的伙伴。

在一个苏格兰的穷苦落后的荒郊里,一个小男孩在沼泽地里呻吟。他挣扎着,却越陷越深,眼看着即将死去。一个路过的老农夫走过,他善良的美德告诉她,他不能坐视不管。于是,他救出了那个小男孩。男孩的父亲知道后,为农夫的善良品德所感动,和农夫成为了好朋友,还资助农夫的孩子受到极好的教育。那个农夫的孩子就是发明青霉素的亚历山大·弗莱明。

可以说,农夫善良品德成就了他与那位绅士的友谊,如果他没有这样善良的品行而任由那个小男孩死去的话,他也不会与男孩的父亲交好,甚至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再也没有亚历山大·弗莱明这个名字。这位老农夫有良好的品德,所以他收获了一个仗义的朋友。

而同样,周作人,汪精卫没有爱过的美好品德,遭人唾弃,国内没有一个人愿意做他们的伙伴;晚年汪精卫枪伤复发,旧日好友”日本人也不为他治疗。可见,没有良好的品德,不会拥有真心朋友。

所以,让我们用美德坚守心灵的一片净土,让更多的真心好友来到我们身边吧!

 

德不孤,必有邻作文示例二

烈日炎炎,一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摔倒在地。路过的人,没有一个去扶他。最后,同样是被人视为“肮脏”的清洁工,不计较脏地扶起了流浪汉。

通常情况,一个孩子摔倒,大家都会去扶他,因为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让人看了于心不忍。一位公司老总或老板摔了,肯定也有人扶。或许是想讨好他,或许是真心愿意去帮助他的。一位老人摔倒,肯定也有人扶。毕竟老人也实在可怜,也许他凭自己的力量还起不来。但是流浪汉摔倒了呢?流浪汉是蓬头垢面的,是令人生厌,一看就让人远远避开的。所以,他在冰冷的地面躺了近半个小时,时不时地发出一些呻吟,可是人们匆匆而来,匆匆而去,只有留意,没有帮助。也许这时,流浪汉感受到的冷不仅是身体的冷,更多的是心的冰冷。三十八分钟后,一位清洁工的出现,就像天空中出现了曙光。清洁工去扶流浪汉,还发自内心的说:“没事,我也脏啊。”只有外在同一个境地的人,才能深入对方,了解对方。

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去扶流浪汉?也许那些小白领是因为工作太忙了。太忙了,就不扶了?把一个人从地面扶到树荫下,从头到尾整个过程最多不过1分钟。现在的人,眼里满是钱,钱,钱,又还有多少人记得良心?

孩子的一切,源于家庭。从小,爸爸妈妈就告诉他们,要爱干净,脏的东西不能碰。于是,很多人便成了洁癖。社会上,有些事情告诫我们,别多管闲事,于是,我们就不再管别人了。那位清洁工认为“只要心里美,身上脏也没关系”,所以,他就一点也不嫌弃地扶起了流浪汉。

德不孤,必有邻。相信清洁工大叔一定能靠他的好心,交上许多知心的朋友。
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过
感动在身边
道是无情却有情
充满活力的岁月
立冬
经历让我收获自信
德不孤,必有邻
各有各的精彩
经历让我 收获___
我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
梦想的方向
镌刻在心里的记忆
打开心窗遇见美好
推荐阅读作业题目
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?想象一下再照样子写一写
杜牧,曹植,苏轼,曹雪芹,按人物所出年代先后顺序排列
甲乙两堆货物共重5.1吨,从甲堆中取0.4吨放乙堆,这时甲堆40%等于乙堆4/7,乙堆
《秋天的怀念》又是秋天,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,他会说些什
流连其间的“流连”和各地名胜的“胜”是什么意思?
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
仿写句子:橘子,柿子你挤我碰,争着要人们摘呢!
京张铁路的工程师是谁?
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?
言字旁加个音字读音是什么?
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,给飞机装上了雷达。我还知道人们从什么得到启示
勿使燕然上,惟留汉将功运用了什么手法?
热点中学作文文章
1如果我是一朵花
2初三写景作文:秋天的午后
3我们是一家人
4同在一个屋檐下
5亲情
6梦想让生活更美好
7最难忘的画面
8欢乐的国庆节
9一节脑筋急转弯课
10梅花香自苦寒来
最新中学作文文章
1平凡也美丽
2德不孤,必有邻
3出发,才能到达
4触动心灵的风景
5学会忘记
6立冬
7我的引路人
8我和外婆的故事
9我运动,我快乐!
10读书的好处